当你意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知道了哪些数据对你来说是必须保留和必须去关注的,但是可能却头脑有些混乱了,怎样才能很好的去把这些数据井井有条的收集起来,到需要用的时候随时调遣呢?收集这些数据的途径有哪些?该从哪些途径来获得这些珍贵的数据?那么今天着重讲得内容就是如何收集数据分析的资料。我会从数据资料的来源和获取手段两个方面来说,来源分为一首来源和二手来源,一首资料和二手资料的主要区别是在于你最初收集资料的时间。
第一,收集一手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在这里只重点讲四个方向的:1. 销售人员与顾客用户。通常企业内认为最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料来源是销售人员,他们常年累月与顾客接触,可以非常了解竞争对手最近的一些信息,也可以发挥类似于市场调研人员的作用和顾客用户交流沟通;2.企业员工。企业每个员工都对其负责领域的产品市场有所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集思广益之后都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竞争信息。3.上游厂商。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以及互联网行业相关的带宽提供商,企业都可以通过相关途径找到相关有用信息,比如一些包装纸箱生产厂商都会在其包装上表示生产厂家和地址等装运信息,通过对包装厂商的信息可以进一步推断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对于相关互联网企业而言,广告站点投放观察、网站流量查询等都可视为此途径。4.第3方调查咨询公司,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是指第三方咨询公司与企业进行的合作调研项目,比如很多网游公司在游戏推广前就会找调研公司合作招募一些样本做问卷调查或是样本在线跟踪服务。
第二,收集二手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1、 企业内容资料。企业过去的营销计划以及对竞争对手收集的的历史数据等,都是很好的资料来源,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内网空间的资料共享更是为资料的查找提供了便利性。
2、报纸。很多地方报纸都会对本地区做的好的企业做相关报道,关注查阅当地报纸或许是个不错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很到地方报纸都有其网络版,还有梅花网这样的企业会专门采集一些地方报纸数据,供其用户使用。
3、招股书。这一途径同样只争对特定的企业,不知大家对唯品会的招股书是否还记忆犹新,正因为他的招股书,让大家了解到了他的用户数、订单数以及超级高的重购率。看一看竞争对手的招募书也是数据分析很重要的一步。
4、一般商业出版物和行业出版物。很多杂志都会根据自己的调查出一些参考数据,譬如早在2001年美国著名的杂志《产业标准》就出了互联网相关的100个数据,披露了互联网相关的人数、金融、广告、发展规模、电子商务等数据。当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杂志,比如现在比较热的电商行业相关的杂志就有《互联网周刊》、《财经》、《天下网商》、《卖家刊》等,当然大家也可以关注@数据分析 在微博上整理的非商业性文件《电商视野周刊》。
5、新闻报道。企业公关通常会向媒体披露一些企业信息,或是新品发布,或是高层人事变动等,通过点滴的信息积累或许就能发现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互联网相关的新闻报道大家可以看几大门户的科技频道以及Techweb等站点。
6、促销宣传资料。这种途径在传统行业使用较多,通常其促销宣传册上都会对产品特点以及价格等做详细说明,如果你关注过银行或保险行业的一些宣传资料,你还会发现他们的宣传资料做得跟数据分析报告一样。
7、咨询公司数据报告。咨询公司数据报告通常是我们最先想到的。艾瑞、尼尔森、易观国际、DCCI等的咨询公司每年都会出大量的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或专题报告,通过简版免费完整版收费的方式供大家查阅。
8、行业协会。很多成熟的行业都会有政府牵头,成立相关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某种程度上讲发挥了部分政府职能,协会常常会组织行业内的企业开会探讨,会请业内知名企业宣讲其对行业的发展看法及其企业成功的经验介绍,此外,有的行业协会还会组织一些市场调研活动,对行业摸底。
当然,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渠道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渠道,比如招聘信息、行业峰会、产品展会、企业参观、核心人员消息刺探等等,简单的说,一切与产品或企业相关的媒介、人都可能成为你的信息资料来源。
第三,资料获取手段有哪些?
1、使用竞争对手产品
通过使用竞争对手产品能发现对方很多产品以及运营上的小秘密,有人说,在互联网上没有秘密可言,的确如此,只要你保持对竞争对手的关注,什么产品特点、推广运营手段等都能了解得一清二楚。当然,比使用竞争对手产品更有效的方法是偷偷的成为对方的小股东,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对手的重大策略以及相关资料信息都会主动推送到你手中。
2、社交媒体探密
通过RSS订阅、QQ群、微博、搜索引擎关键词订阅等手段可以实现对竞争对手主动或被动的了解,特别是在一些行业的QQ群中,很多群规定群名片为:公司-地区-昵称(或真名),有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只要将信息稍作验证,便可知真伪,而QQ好友推荐、QQ圈子等产品的出现,更是大大提高了此法的便捷性;此外,微博也如此,小编映像中较深的两个案例,一个是@数据分析产品经理 根据刘强东微博的关注关系分析京东商城企业内部架构以及负责人,另一个则是@数据化管理 老师在其博客中提到的关于微博隐私泄漏的系列描述,很多人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就将企业的销售信息给泄漏了。
3、招聘信息、问卷调查之类的双刃剑
当你希望通过招聘广告吸收竞争对手员工同时,也暴露了你的市场产品目标;网络调查问卷也是如此,很多产品类的调查问卷题目就很明确的表达出了调查者未来可能考虑的市场策略意图,特别是一些满意度调查,调查的问题就是未来调整改进的方向,譬如下图所示的某电商网站的满意度调查,从题目可以推测未来他们的评价系统将做调整修改。
4、邮件试探
企业邮箱作为大家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每逢节假日或出差,有的人总喜欢将邮箱设置为自动回复状态,譬如:”xx正在休假中,有事情找xx部门的xxx,他的电话是138xxx”,这样无意中就泄漏了相关信息,特别是有的企业喜欢将企业邮箱名称设置为ceo@xxx.com,所有成员收件设置为all@xxx.com之类更是容易中招。
5、“特定”公开渠道
这里的特定是指有某些平台厂商,比如淘宝上卖家交易产品、交易价格、用户评价、交易数量等这些都可以在淘宝卖家信息处获取,还有譬如竞争对手网站流量alexa大体查询,站长工具查询网站相关信息、百度指数查询推广做的如何,对于一些外贸类的站点还可以使用comscore、谷歌站点趋势查询、谷歌ad planner等,越是成绩好的产品资料越是容易被收集。
此外,对于一些有特定资源的企业,了解其竞争对手某些状况则是易如反掌,比如苹果可以轻易的通过其系统获取其生态系统内的相关产品的所有数据情况,支付宝了解到相关商家的营收情况。当然,还有很多不是那么道德的方法,比如在市场上购买黑客泄漏的竞争对手数据库数据、高价挖墙角、在自家产品中装特定代码偷窥用户手机或电脑上的其他产品程序(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普遍做法)等。不当的途径总归是不道德的,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