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环境,主要为水、火、供电等灾难以及人员的使用、决策、控制等水平低下;
2.系统硬件,主要为监测和控制设备、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连接线等缺陷;
3.系统软件,主要为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等缺陷;
4.应用软件,主要为ERP系统自身的设计缺陷、技术薄弱等所致;
5.外来侵入,主要为病毒、黑客等篡改和破坏;
6.内部滥用,主要为操作失误、人为破坏、内部作案等。
ERP信息系统安全包括实体安全、信息安全、运行安全和人身安全四大内容。
1.实体安全是指有关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以及其他设施免遭自然和人为破坏的措施、过程;
2.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法授权泄漏、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辨识、控制的措施、过程;
3.运行安全是指系统风险管理、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四个方面的措施、内容;
4.人身安全主要是指系统使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技能等表现。
ERP安全重于泰山。根本方法是要建立健全的ERP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用相应的策略与技术,通过制度和手段的结合,达到最佳的信息安全管理效果。
一.建立ERP安全风险预测与控制机制,这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利用"失误模型及后果分析法"技术,预见、发现系统中每一环节所产生的(或潜在的)失误条件,为ERP系统持续安全运行减少风险隐患。
二.建立ERP安全防护策略与制度,通过确定关键信息、岗位配置、工作人员的权限,明确企业ERP信息的使用范围和处理方式。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防止病毒、黑客等入侵、篡改和破坏,监督管理员、应用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规范下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和管理。
三.做好ERP安全防护技术的实施,主要是服务器安全控制、登录安全控制、数据库安全控制三大项的实施。这是对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与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手段,是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保障。
四.做好ERP安全防护效果分析总结与评估。吃一堑长一智,通过信息安全管理效果分析和评估,可以不断发现新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完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和制度。只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信息安全问题,建立切实有效的ERP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就会将企业ERP系统安全风险降至最小,取得最佳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