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把患者包扎得像个贵族?”“家里有个超厉害的医生是怎样一番体验?”“如何早期发现肝癌?”……在“季路医生”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每天都会推送一篇这样的医疗文章,同时也会介绍一位“明星医生”,包括他擅长的领域、出诊地点和时间。半年来,“季路医生”订阅号的阅读量已经累计达到了80万次,订阅用户量达到了1万个。
通过“季路医生”APP,患者可以预约已注册医生,利用医生的业余时间进行疾病咨询。从今年3月5日推出到现在,“季路医生”APP已经囊括了辽宁省三甲医院和市级医院的近3000名医生。
其实,“季路医生”的创始人—80后于晓鹏也是这些医生中的一员。
把医院装进手机里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主治医师办公室里见到于晓鹏时,这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胆道外科医生刚刚给患者做完手术,略显疲惫。
“医患关系紧张,归根结底就是信任的问题,这就是我做APP的初衷。”于晓鹏讲了一个近期发生在同事身上的例子。“因为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同事建议患者做一个胸部和全腹部的增强CT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在其他身体部位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患者认为医生是在乱开检查项目。”
人们都在谈论看病贵,在于晓鹏看来,患者看病的费用,大部分都花在了各项检查和药物上,医生的价值仅体现在几元的挂号费上。
“整反了。”于晓鹏说,每周一天的门诊,自己要接诊大约20位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可能只有两个人需要手术或住院治疗。但每位患者排队挂号,都希望得到充分的诊治。其实没必要,就像普通感冒,医生开了一周的药病就能好,不开药过一周也能好。
在于晓鹏看来,医生的价值不在于开药,而是问诊环节对病症作出的判断,帮助患者避免过度治疗。创办“季路医生”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利用医生的空闲时间一对一问诊,虽然挂号费提高了一些,却会省下其他不必要的花费。据介绍,季路平台上的医生不经过医院的挂号系统,所以也不会开具药物和检查项目,患者可以选择到价格便宜的体检中心去做必须的检查。医生会建议患者去药店买药,因为医生与药店不存在关系,所以开贵药的问题也能解决。
“信任”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纽带,而“季路医生”的名字也因“信”而来。
季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为人爽直率真,诚实守信,忠义仁勇。“这个平台就像淘宝一样,对医生,对患者都有一个信用评价体系。而且我们更倾向地市级的医生,让他们的信用评级更高。”于晓鹏想通过“季路医生”来推行国家的“分级诊疗”制度,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去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季路医生”会优先把附近最适合的医生显示出来,推荐给用户。
“当医生八九年了,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来问我,看这个病,找哪个医生靠谱?我和同行都有这样的感觉,业内口碑好、业务强的医生有哪些,圈子里的人知道,但很多患者不知道。有些病就该去某一个医院的某个科室,患者没找对医生,病就耽误了。”于晓鹏2013年开始接触门诊后,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患者的难处,也更急切地希望将自己熟悉的、认可的医生“推出来”。
创业,从“失明”开始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于晓鹏曾动用身边的资源向各种各样的人倾诉自己的想法,去探讨实践的可能。从组建团队到研究需求,再到方案更改,“废寝忘食”。
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于晓鹏,某天早晨睁开眼时,突然发现什么也看不到了。经过检查,他是因为眼压过高,脑血管长期痉挛造成的短暂失明,经过两周的治疗后才渐渐康复。由于软件技术团队并不能和顶尖团队媲美,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团队从最开始组建到现在稳定下来,期间有人加入,有人离开。”于晓鹏说,但无论怎样,大家都希望把“季路医生”做好,就算已经离开的人也一直为他们提供帮助。目前,“季路医生”的团队中有13个人。
于晓鹏已经投入了30万元。作为一款医疗软件,它需要面向医生和患者两个人群推广,患者的分布不是那么确定,这就增加了推广成本。于晓鹏最近也一直盘算着,要把位于沈阳黄金地段的房子卖掉,来保证“季路医生”更平稳地运行。
韩金岩是于晓鹏的同事,也是“季路医生”中的一员。“现在的医疗环境确实是在改变,需要这种平台加强医患的沟通,让患者可以自主选择比较信赖的或者客观评价比较好的大夫。”在韩金岩的眼中,“季路医生”前景广阔。
一位患者也对季路充满信心:“平台让自己看病更有针对性,如果是小病,那可以直接描述症状听听医生的建议,如果是大毛病,则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去某个医院某个科室挂某个医生的号。因为在微信平台上的医生都展现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擅长的医疗领域,还有阳光科室集体展示,让我对医生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创建私人订制诊“聊”平台
在于晓鹏看来,患者抱怨挂号难,不满医生有时三言两语的“敷衍”,“季路医生”却是传统诊疗流程的一种补充。通过平台预约既能得到详细的诊治,又能让部分无需手术的患者不用往医院跑,从而缓解挂号难。
按照程序,如果患者不通过医院挂号,医生无法为其开具检查项目或药品。对于这一点,于晓鹏说,如果患者确实需要检查治疗,只要再花1元挂不用排队的便民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么做也是为了规避医疗风险。检查与治疗环节依附于医院,不是“季路医生”不愿承担风险,而是现行法律不允许这样的移动医疗平台承担。
“季路医生”不仅做线上服务,还会做线下咨询,让医生和患者点对点地沟通。
“患者去医院时,通常是医院的寻诊台随机分配医生进行诊治,患者并不知道哪个医生在哪方面比较擅长。”通过“季路医生”,患者可以在APP上全面了解医生的信息,线上预约,又省下排队时间。同时医生的空闲时间信息会在APP中显示出来,也避免了患者到医院时与心仪的医生“失之交臂”。
目前预约“季路医生”是免费的,但在以后的运营中会采用医生自主定价的模式,“季路医生”平台会抽取20%的费用,这也将成为“季路医生”未来的盈利方式。
对于未来发展,于晓鹏表示会和市政府网宣办对接的社区进行连接。在APP上,也将实现医生和用户线上交流,用户将自己的资料和病历完善后,医生将其作为依据进行更详细的诊疗。同时服务过的医生也会成为用户的“私人医生”,成为用户“医疗团队”中的一员。
“就算这个事不能成功,也有它的价值,因为它是从患者和医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于晓鹏坚信,只有医生最懂患者,只有医生最懂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