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作为时下最火的手机应用之一,不仅具备通信、游戏、生活服务等功能,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微商”热潮,甚至有人称现在的移动互联市场是“微商的时代”。然而,不久前央视曝光了微商乱象,指出“部分微商形似传销”,不免令如火如荼的微商行业陷入一丝尴尬。那么,该如何看待微商的存在和发展?
微商——朋友圈里的商机
微信用户几乎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刷“朋友圈”的过程中经常能看到部分好友晒出的各种商品,不知何时,身边的好友成了生意人,在“朋友圈”里“摆摊吆喝”。这些人就是微商客。他们似乎把微商当做职业,每隔一段时间就发布一些商品图片和说明文,种类从糖果、减肥茶、手机配件到床上用品、家具、汽车,忙得不亦乐乎。
家住石家庄桥西区的郭菲就是一名典型的微商客,她在“朋友圈”卖治风湿膏药、精油皂和面膜。郭菲告诉笔者,她生完孩子后没有去工作,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微商,在家里就可以做,成本低、时间灵活,非常适合她这样的全职太太。“我不仅卖那些产品,自己也用,并把用过的效果和心得发到朋友圈里,自己代言做广告。”郭菲做微商半年多,目前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元,这已经成为她家庭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随着互联网移动端销售额的不断增加,加上微商引发的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只是郭菲这样的个体微商,传统企业以及知名电商也争相涉足。
日前有媒体报道,外卖O2O平台“饿了么”近日上线早餐外卖,可在微信上直接下单;聚美早餐平台“美天早餐”于6月25日通过第三方平台“有赞”开微店,用户可通过微信服务号围绕着社区、写字楼开展的上门服务,包括京东到家、爱鲜蜂、Dmall等一干电商公司开始用新的O2O产品和打法,试图捕捉线下用户,并迎合其购买习惯和使用场景。海尔新媒体于7月2日晚宣布,海尔微商平台将上线,将在两周内开30000家微店,可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微商集团”。除此之外,笔者了解到,今年万达、苏宁、国美等传统品牌企业也开始试水微商。
消费规模和市场需求吸引大量资本涌入
为何微商如此备受青睐?有研究数据显示,微商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信息消费的拉动达到952亿元,拉动就业1007万人,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政务民生的应用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总销售额468.61万元中,90%的销量来自微商渠道。”专门做特卖的电商网站当淘网CEO富有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当淘网向微商渠道转型,合作的品牌商共有1000家左右,其中有50%直接与品牌商合作,另外50%则通过与经销商的合作实现。截至目前,当淘网一共积累了约3000人微商队伍,包括学生群体、妈妈群体。销售类目包括服装、母婴、家居、美妆等,其中美妆是主力品类。根据当淘网提供的数据,其在2014年11月的销售金额仅为6.2万元,借力微商渠道,截止到2015年5月,网站销售额已经达到150.31万元。据了解,在今年4月份,当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上海股交中心Q板正式挂牌上市。
除了庞大的消费规模,适应不断变换的市场需求也是大量商业巨头投资微商的重要因素,正所谓“消费者在哪,利益就在哪”。比如,上海内衣品牌三枪集团最近宣布,将与微盟联姻,借助微盟提供的SDP分销系统及V店平台开展移动社交电商,在移动端卖内衣。
“移动端电商是三枪的一个重要策略,入驻V店将为百万V店主提供优质的货源,也会使三枪品牌得到广泛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力量打造更强的品牌影响力。”三枪集团新媒体运营经理张美珍说道。据悉,除品牌优势外,三枪还将通过特别的产品策略及丰厚的佣金吸引V店主代销。三枪集团电子商务部副经理王文捷说道:“区别于线下门店的产品,我们将会在线上提供特供款,并为V店主提供15%-20%的佣金设置,借全民营销之势塑造移动端影响力。”
监管应创新,莫让微商变“危商”
诸多微商的成功案例成就了一个个致富神话,然而,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不是一帆风顺。前不久,央视曝光的“朋友圈”三无面膜,揭开了一部分靠微商“一夜暴富”的丑陋原因,无疑令众多对微商充满好奇和跃跃欲试的人们望而却步。此举一出,微商的神话色彩全无,人们看到了现实中风险与利益并存的微商多面孔。
微商巨头思埠集团CEO吴召国认为,微商准入门槛太低,导致自律不够,监管乏力,而不法微商“几乎全部是以传销手段在操作”,这给正规企业带来了致命的伤害,在打击微商的态度上必须将正规企业与不法微商区别对待,否则,“正规企业倒下了,这个行业会更为混乱。”他相信,只有越来越多正规品牌商加入,微商才越有机会获得更加规范化成长,就能渐渐远离现时的漫天争议,迎风飞舞。
有人说微商是传销、是在朋友圈刷屏卖货、是社区生意、抑或是O2O......其实,微商本质上还是电商,只不过它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像微信、微博等社交化平台上。在业界普遍看来,尽管微商卖假货的负面消息对微商整个行业冲击非常大,但是微商一定还会向前发展。显而易见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社交平台作为流量大户,必然会成为众多厂商发展电商的觊觎之地,因为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微商其实正是社交化电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