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淘在国内急剧升温。然而,与人们轻车熟路的国内网购相比,海淘有一定的“门槛”,如语言障碍、海关政策以及各国不同的税收和物流规则等,一旦消费者在海淘时遭遇问题,发生纠纷,维权难的问题就会突显。为此,浙江省丽水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海淘有风险,出手需谨慎。
不要一味地贪图便宜。一些代购商把从没在国外市场出现过的商品包装一番,当作海外大品牌,便宜一些销售给国内的消费者。因此,消费者海淘时自身一定要提高警惕,除了看商品的宣传图片外,还要注意货源渠道,要选择经过认证的微商,拒绝绕过公众号的“私单”交易,购物后要及时索要票据。
要考虑诸多因素。消费者在下单的时候要折算、测算一下相关的成本,可能要考虑海淘选择商品的属性,比如商品使用周期,物流配送时间比境内相对要长一些;促销商品一般来讲可能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或者规定,尽量避免因为了解不清楚导致纠纷或者产生损失。
要加强风险意识。海淘纠纷主要有发错货,少发货,货物拿到手时有损坏或者快要过期,甚至买到假货等等。由于退换货不方便,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只能吃哑巴亏。另外,业内人士还表示,网络支付不安全,信用卡账户可能被盗刷等,也是海淘潜在的风险。“海淘族”要加强这些方面的风险意识,谨慎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