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看病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医院离家太远,医院排队很烦,自己腿脚不便……这些问题,如今都有可能解决。近日,某网络平台推出了网络约医生服务。就像现在经常使用的专车服务一样,通过手机APP在平台上一键呼叫,医生就会上门问诊。但如果患者去医院做检查、开药是要收费的。难道时代已经发展到看病不用去医院了吗?10月26日,羊城晚报记者看到针对可以约医生上门的网络平台上线的话题,引发了热议,深圳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人士犀利指出,如果平台解决不了社保支付问题就只能算“120运输”,也有大型互联网医疗企业负责人称,在线医疗主要还是保健为主,涉及到上门问诊的担心只是创意大过实际。
医生:
哪有时间像的士司机一样跑来跑去?
近日,医生上门服务引发业内人士和网友热议,目前的这款预约医生上门服务的平台,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个城市推出试水服务。处在服务区的患者及家属,在打开软件后,可以点击“叫医生”选项发出呼叫要求医生上门服务的请求,请求发出后将接到医生的电话,经电话了解基本信息并经确认需要上门服务后,医生会在第一时间搭乘带有该服务平台的车贴专车提供上门服务。如果上门仍无法解决,在征求用户意见后专车将送患者到医生所在医院,经由绿色通道继续接受治疗。
该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称,平台并不是和医生个人合作。医生是服务医院的,因此不能说是医师多点执业。只是患者过去是去医院找医生看病,平台目前在试运营,医生的上门问诊服务不收费,但如果患者去医院做检查、开药是要收费的。
“不能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保健科吴主任认为,如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已经非常稀缺,有的医生从早上八点钟的挂号就满了,“医生哪里有时间可以像的士司机一样跑来跑去呢。”虽然如此,但是吴主任还是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一个新的启示,如果真的做成了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创新和改革,但是吴主任还是认为现有医疗资源十分紧缺,无法更加方便和快捷应付的现有的医疗需求。何况对于市民而言,抢单成功后,是否能够对医生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也是这个新事物要面临的挑战。
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医务科副主任麻晓鹏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当医生出门诊疗时发生的医疗纠纷谁来买单?“这个是一个新鲜事物,可以尝试。”但麻晓鹏说,自己已经从医20多年,认为这些做法就是吸引眼球的事儿。
如果要做,麻晓鹏说,这个最适合老年人的常见病和慢性病,适合探索分级诊疗。但是他认为,想用这些平台约名医并不靠谱,“复杂的疾病,医生要通过必要的检查,”麻晓鹏说,此外还涉及名医出诊的费用,而在法律上,最严重的就是医生的多点执业应该如何界定也是非常麻烦。他说,如果发生医疗纠纷,是算网络平台的还是算医生所在的医院呢?
专业人士:
解决不了支付问题就只能算“120运输”
深谙深圳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人士王女士认为,专车可以做到手机软件呼叫就上门,也可以马上结账,但是医院就不行。王女士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认为目前的叫医生上门的服务,就像是承担120的运输服务而已。“医院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在医院里。”
王女士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医生的资源和司机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马路可以很多,车可以很多,但是医院和医生是专业的,有行业壁垒的,完全两码事。”在王女士看来,其实交给社康中心都是做不了上门看病的服务需求的。
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王女士认为是上门看病的发展的一个瓶颈——支付。王女士说,支付和诊疗在上门的环节是无法实现的,她说如果现在互联网+可以实现付费的话,医院就不会排长队了,因为付费就牵扯到社保的问题,社保资金是国家的盘子,“现在预约挂号都无法实现互联网支付,何况是治疗后的付费问题。”不过王女士说,除非是在自费不使用社保的情况下,“但是自费的人又有多少,使用社保的比例可是大头啊。”
所以,在王女士看来,如果不打通支付的问题,不解决医疗资源的问题,互联网+说得再多都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互联网医疗企业:
在线医疗主要还是保健为主
就医160作为深圳卫计委的预约挂号官方平台,该平台的首席战略官孙大宁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就医160是国内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汇聚全国1000余家公立三级以上医院的预约挂号、名医咨询等资源,超30万医生加盟,服务人次3000万,但是目前的核心业务还是导诊导医。孙大宁认为,让医生上门的解决模式有很多缺陷的,他认为目前还处于创意大于实际的作用。
孙大宁说,这样的做法其实根本解决不了就医难,因为就医难的问题就是在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目前医院都是挂号时间长,缴费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这才是最主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把医生搬来搬去。”
他说,目前他们拥有这么多的医院和患者的资源,更多的还是在挂号,诊中支付及诊后随访等就医全流程网上医院上,同样拥有互联网在线咨询的医生问诊业务的就医160说,主要还是以保健为主。
市民、网友:
网络平台如何审核机构资质
可以约医生上门的网络平台上线,医生上门问诊,有31.03%的网友认为是“便民利民”,但也有58.62%的网友认为“应该取缔”,还有10.34%的网友认为“不好说”。
有网友赞同:“对于病人来说,医生能上门提供服务,确实有好的一面,比如有些人可能腿脚不方便,如果医生能上门,就会很方便。”
也有网友表示反对:现行体制下医院不允许在职医生出外接私活,但有工作经验的医生全都在医院上班,“这个平台如何在追求方便的同时保证质量?”,“医生注册在某医院,出诊出了问题算谁的?网络平台不具备医疗机构资质。”
还有网友表示不看好:“个体化医疗很新颖。不过,标新立异恐怕就像一阵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记者看到也有网友提出了担心,“如果有人假冒医生,或者利用电脑,在接到信息后扮成医生,那患者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这会让患者损失,警察也会为了破案疲于奔命。”
深圳市民白先生认为,预约可以上门的普通常见病或许还可以的,至于其他疑难杂症以及重症就不行了。白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他说,如果医生可以随叫随到,路上的浪费的时间岂不是增加了更多的成本,“这个时间可以在医院看多少个病人呢?”白先生说,如果医生出诊,除了带听诊器和血压计外,也不可能带着一大堆药,上门服务后,最终患者还是要亲自到医院去,又有何意义。不过白先生认为,深圳的社区医院或者社康中心可以先试一试。
律师:
也有法律责任问题
医疗律师刘晔在他的刘晔医法研究微信号中就指出,目前该网络平台提供的上门服务与120、999等政府提供的急救服务不同,后者是根据《执业医师法》及相关行政法规成立的公益性急救服务,其与患者成立的是强制缔约关系,即只要病患发出120、999急救请求,120、999必须派车,不得拒绝病患者提出的请求,否则构成违约。而该网络平台则是普通民事合同,该网络平台的医生在经电话沟通确认无需上门服务后,可以拒绝提供上门服务,病患不能据此要求医生承担未能上门服务的违约责任。
如果该网络平台的医生不合理拒绝病患提出的上门服务请求,导致双方无法成立医疗服务合同,那么仍有可能承担违约过失责任。但是此种违约过失责任的认定是非常严格。 编辑:邬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