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后台偷跑流量
日前,有电信用户反映其手机在充电未使用的3小时内产生23GB流量消耗,很多消费者质疑“流量当月不清零”后运营商“偷”跑流量。中国电信近日公布了最新的调查结果,据专业人员查询记录与现场测试,异常流量是由手机装有的一款高清儿童视听应用程序反复访问并重复下载文件而产生的。
无独有偶,日前有知乎用户发帖称某电台App使用“普罗米修斯”代码,可以将App变成透明应用后自启动并自动关闭程序,偷用流量伪造用户活跃度,一时间引起舆论轩然大波。可见,与用户形影不离的App们不仅会“偷”流量,甚至会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并导致手机发生卡顿、过热、电量异常损耗等问题。
App市场的乱象纷呈,让“躺枪”的手机厂商们纷纷发起反击,通过在手机系统中内置管理软件,控制应用自启动,解决卡顿、流量电量消耗异常等问题,让用户能够真正主宰自己的手机。像最近进行Fota升级的三星,就在系统优化的同时,还升级了应用管理软件。其智能管理器具有清理内存,关闭App自启动,流量、电量使用记录等功能。
三星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流量监控功能上看,智能管理器提供的记录比通过运营商查询的流量明细更直观,不仅有总体流量消耗记录,还可以单独查看每款App用了多少流量,如果出现流量异常消耗,用户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哪款App是“罪魁祸首”。耗电记录也是一样的简单明了,方便用户了解手机里的App平时是不是总在“偷偷”运行,消耗电量。当一款App处于BUG状态,比如频繁重启时,智能管理器还会发出提示,建议用户升级App或删除。
一直以来,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受到众多开发者的欢迎,据数据追踪公司AppFigures 的统计,Google Play上的应用数量已超过143万款。但与暴增的App数量相比,国内App规范、监管系统却显得有所缺失。有关专家认为,开源突出了App监管的重要性。对于用户来说,不仅需要负责任的手机厂商,更需要App开发商、运营商来共同监管App安全,确保使用者的利益不被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