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句话清晰地勾勒出订餐app在高校遭遇的微妙处境。支持者认为,外卖app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食堂的夜宵就那么几样,点外卖改善口味,何乐而不为呢?”而反对者则拿食品卫生和校园安全说事。比如,一个反对者一口气举出五个理由:“外卖食品卫生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校园里交通拥堵,外来人员身份检查难,造成学生越来越懒,外卖餐盒对宿舍卫生的危害大。”这也造成校方的进退维谷——无论是放行,还是封杀,都会招来另一半的拍砖。
订餐app进高校,真的是一道无解的考题么?假如就事论事,答案是肯定的。放订餐app进校园,即使管理再严格,配套措施再齐备,也不能杜绝,“外卖的电动车开起来飞快,在各宿舍楼之间乱窜”等安全隐患。更不能保证食品的绝对安全。毕竟,订餐app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连食品监察部门都挠头,高校又怎可能使之迎刃而解。而封杀订餐app,又会给部分同学添堵,招来抱怨。“如果要自己到校门口取,等拿回寝室饭菜早就凉了,这外卖还有什么意义?”
但假如逆向求解,我们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为何部分同学们对订餐app趋之若鹜?主要原因是,食堂饭菜难吃,或者是部分高校食堂不提供夜宵,不能满足同学的消费需求。试问,假如校方能够提供可口的美食,在晚上9点钟依然有夜宵服务,同学们会退而求其次,到网上订餐么?可见,食堂不给力才是订餐app进高校背后的真问题。学生网上订餐,就是在给食堂服务打差评。而只有改进食堂服务,才能让订餐app进与不进的困惑,迎刃而解。
事实上,需要跳出问题逆向求解的,又何止是一个订餐app进校园?今年十月,华中农业大学发布了过去15天校园卡食堂中餐、晚餐的消费记录,并以消费记录为参照标准,确定贫困生资格。消息一出引来众多的质疑、拍砖。但相关人士却振振有词,“即使校方不拿餐费做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也一定会众口难调”。诚然,用什么数据作为贫困生的认定,都会仁者见仁。但跳出问题,高校通过扎实的学生工作,剔除掉“伪贫困生”难么?
订餐app成为学校的管理难题,曝露出一些高校的管理弊端。而这些弊端反过来,又在禁锢开放、博爱、自由、平等的大学精神。我们总是抱怨,大学的人文精神、创新力度,长期低位迂回。但,假如大学管理上一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的大学“大”的起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