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双11”购物节,高达912.17亿的交易额再创历史,在这一成绩的背后,无线端626.42亿元的交易额,占比近70%,令人惊异。小小的手机屏幕是如何战胜比他大得多的电脑显示屏、甚至是几万平米的超大商场,消费者在手机上都偏爱哪些商品?在手机上买东西靠谱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天猫App运营负责人苑朋鑫。
注重品牌价值
提升购物效率
如果想买一款性价比高的抽油烟机,只要打开天猫App,在购物车下面的“看了该宝贝的人还买了”“购物车有该宝贝的人还在对比”栏目中去找,那么,与你以往喜爱的品牌知名度相近的厨房家电品牌,将会将它最近销售最好、好评最多、关注度最高的商品,呈现在你面前——这就是天猫App推出的个性化算法导购工具。
相对于在电脑前端坐着购物的70后来说,这些从小就挂着手机,追求轻松、时尚、个性的80、90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购物更多是在闲聊、吃饭、坐公交车或地铁的时间里完成,随着购物场景的多样化、生活化、碎片化,天猫也日渐注重转型,在手机App端体现更多实际生活中的消费场景。回顾过去的2015年,在天猫App诸多新的尝试与改变中,苑朋鑫印象最深的,就是说服团队,摒弃了最初通过签到、秒杀、领积分这些“见效快”的单纯追求用户数增长的手段,转向开发真正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导购工具,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购物习惯、浏览习惯、消费意愿和品牌关联度等数据,采用个性化算法,降低所有消费者挑选商品的时间成本。
回归商业本质
个性化和品质优先
“之前类目的货品组织形式,比如说一楼是化妆品、二楼是服饰、三楼是百货、四楼是家电等,基本上是借鉴了很多传统商场的货品陈列形式,而面对更多年轻群体,我们发现利用人群和场景组织货品,往往更容易帮助消费者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我们推出了必抢、品牌特卖、品牌街、天天搞机、西诱等频道。”在苑朋鑫看来,手淘延续了“万能淘宝”的特性,解决了消费者逛、娱乐、本地生活的需求,而天猫App则致力于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多渠道的便利沟通路径,所以,当你打开天猫App时,天猫App会根据你曾经的浏览、收藏或购买过品牌的关联度,通过算法从几万个品牌里判断出你可能会喜欢的品牌,优先展示在你的面前。因此,每个人打开天猫App时,页面所展示的品牌和商品与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
目前,天猫App流量的组成中,80%是依靠搜索与导航,只有20%是靠个性化算法的推荐,而未来个性化算法推荐的比例会逐渐增加。“许多年轻群体经常逛ONLY的店,在逛的过程中还是希望有人能推荐一些同质或知名度更高的品牌,这种通过算法形成的个性化推荐会使消费者逐渐成长为有经验的买手,我们也希望每个消费者变得越来越会买,越来越有品位。”苑朋鑫说。
运营消费者
打通品牌的会员权益
对于2016年的发展,苑朋鑫还表示,天猫App将继续加大与品牌商合作的力度,增加“超级品牌日”这个频道,主要突出大品牌在天猫App的全链路玩法,通过频道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联系,向消费者传达品牌的定位、故事、权益等。2015年中促的时候,有的大品牌在天猫App的超级品牌日当天销售超过2亿,充分展现了品牌自营的优势,远胜过垂直电商网站所进行的平台自营的成交额。
2016年,天猫App还将逐渐摆脱以往运营渠道、运营商品的思维定势,开始转向运营消费者、运营品牌,开发出可以让品牌商充分接触消费者、与消费者互动的新产品,通过目前海量的会员积分来盘活现有的数亿天猫会员。“2016年大家会看到更多优质的品牌,它们以前在线下专柜的会员资格甚至是会员积分,在天猫的专卖店将一样有效。而在进销存管理系统上,将会有部分品牌的整个中国区仓库的货品调配,都会同步到天猫的货品管理系统中,当消费者遇到线下专柜没货时,不需要再打车去其他地方的线下专柜拿货,而是可以通过手机在线上预订,品牌商在看到信息后可以及时调货,消费者次日便可收到货品。这样,品牌商维护和服务客户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