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报道了号称厦门洗车App之最的“P洗车”日前突然单方面宣布停止服务,退款方案引发会员不满,被认为是“霸王条款”。昨日,莲前市场监督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起消费纠纷属于民事纠纷,2月26日,本来约好双方到所里面对面调解,但因“P洗车”方面的原因,这场调解被取消。
在受理消费投诉过程中,莲前市场监督管理所也对“P洗车”的企业行为合法性进行了调查。经调查,“P洗车”公司注册地址在观音山商务运营中心,而实际经营地址在软件园二期——这是违法的,工作人员已经给“P洗车”出具了监督意见书,要求他们限期整改。此外,工作人员对“P洗车”网站、App上的内容等相关证据进行了固定,将进一步调查。
应挖掘用户的真正需求
据媒体报道,e洗车每月就要烧掉六七百万元,过分的补贴没有换来用户的忠诚,反而拖垮自己。
在厦门市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副会长丘靖看来,用廉价的服务来吸引用户下载App从而制造用户黏性的策略,是互联网行业的惯用模式。“这种烧钱的营销模式的痛点在于,App后端无法挖掘用户的真正需求,用户的真正转化率不高。”厦门市物联网行业协会副会长林进贵说,以数据为导向,通过前期砸钱去获得用户数据、获得融资,但没有真正去挖掘用户需求,用户没有成为忠实用户,在钱烧完后,就不会为后续的商业模式继续埋单。
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商业闭环”。丘靖说,如果没有解决长远的闭环,只有这一种烧钱的亏本业务,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不成熟的。林进贵则建议,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应从垂直角度去挖掘用户需求,梳理出用户的不同需求,在细分领域提供最有个性化的服务,寻找自己的突破口。
洗车业务本身有“钱途”
经历过倒闭潮后,洗车App在重新洗牌,回归理性成为不少人的共识。记者打开一款厦门本土的上门洗车App发现,这家公司推出的上门洗车业务,最便宜的洗车服务一次要29元,精致洗车价格为88元,这跟市场上的洗车价格已经十分接近,甚至要高于一些洗车店的价格。该公司并没有刻意主打“低价牌”,互联网优势、服务优势成为他们主打的营销点。
“很多公司出现的问题是,从最开始就没有把上门洗车当做一个生意好好去做,一上来就瞄准的是保险、保养之类的业务,恨不得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实际上洗车本身是个好生意,而且一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洗车将变得更加便捷,也会有更多的车主选择洗车App,因此是有可能赚钱的。”一个洗车App项目的负责人郄先生说。
【延伸】
烧钱洗车模式
常常“短命”
为了吸引用户,投资者不惜砸下重金。但在洗车行业,这方面失败的案例有不少。从去年下半年起,一些通过高额补贴抢市场的洗车项目相继“关张”,如e洗车、我爱洗车、车8等。这其中,e洗车曾号称“全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洗车平台”,有媒体报道e洗车获得的2000万美金的投资不到3个月被“烧完”,半年内就出现了经营危机直至倒闭。在厦门曾经风靡一时的智富惠“一元洗车”,不到2年也销声匿迹。在业内人士看来,智富惠“一元洗车”也是通过低价洗车的高频服务作为突破,为后续拓展其他业务提供入口,逻辑相似,结局相同。